苏北人民医院

苏北人民医院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科室介绍 >> 临床心理科>> 科室动态 >>正文

联系我们

地址:

邮编:

电话:

科室动态

自恋型人格,到底是怎样形成的?

发布时间:2023-05-23 08:43:19
字号:
+-14
浏览次数:

病态的自恋背后,是一种自卑心理

“自恋”(narcissism)这个词其实是来自西方的词语。在中国的文化当中,原来很少谈到一个人的自恋,我们的文化好像更讲究人要谦卑、要虚心。那些过于肯定自己、凸显自己的人往往是跟我们的文化传统相冲突的。所以“自恋”在我看来,是一个新问题。最近这些年来,自恋似乎成了越来越明显的一个心理现象。人们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,于是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技巧,甚至去整形让自己变美。现在更简单了,人们用一个“美图”App,就可以把自己的照片修得很完美,然后把各种自拍照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。这些都是人们越来越自恋的表现。

自恋的根源是什么


中国社会好像真的经历了一个自恋化的过程,比如,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化妆。当然,把自己打理得干净好看一些,也是对他人的尊重。然而,在化妆流行之后,开始出现整容的流行。这好像是对美的价值的一种认可,似乎长得更像西方人,拥有蓝眼睛(使用美瞳)、高鼻子,才是美的表现。这里面有一个集体潜意识层面的认同问题。再接下来,科技发展很快,我们不需要化妆了,也不需要整容了,只要用“美图秀秀”就可以。我们可以把自己在照片里的样子变瘦,把自己的脸变小,等等。我们在朋友圈发各种各样的自拍,好像表现得越来越爱自己,越来越愿意肯定自己。
但是,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在什么时候,我们更需要自恋呢?可能是在我们自卑的时候、自尊受挫的时候。其实,在自恋背后,尤其是在病态的自恋背后,大概存在着一种对自己不被认同的补偿,甚至是一种自卑的心理。这是自恋来源的第一个层面。
从第二个层面来讲,自恋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个体主义的一个现象,这种现象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始出现了。那喀索斯(Narcissus),源自希腊神话,是河神刻菲索斯与水泽神女利里俄珀的儿子。有一天那喀索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,便爱上了自己,每天茶饭不思,憔悴而死,变成了一朵花,后人称之为水仙花。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,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。有调查显示,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当中,中国人整体的精神障碍患病率,从1.12%(1993年)增加到17.5%(2005年),这是一个飞速的、巨大的增长,在这个增长背后,有价值观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认识层面的问题。在过去的40年当中,我们经历了经济的迅速发展、物质文明和科技的发展,这是巨大的社会进步。但是,另外一方面,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。文化认同引发的冲突和混乱,也是导致自恋问题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很多时候自恋可能是对自我不满意、自我否定和贬低、自我不认同的一种补偿性的反应。自我的迷失也导致了“空心病”的问题。

个体层面上自恋的来源


第一个就是:创伤。自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自卑。人们为什么会自卑呢?是因为人们受过创伤和挫折,有过被否定、贬低、伤害、践踏的经历,人们没有得到爱,所以人们不得不自己爱自己,自己肯定自己。当你发现你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自恋的人,那么很可能是他经历过一些你没有经历过的创伤和痛苦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一个人所经历的创伤和情感都是非理性的,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作用远大于理性的作用。所以人经历创伤后会有这样的动力,会使人表现出强烈的自恋。越是自恋的人可能实际上越是自卑的、需要控制他人的人,内心也越是缺乏控制感。

形成自恋的第二个原因是:幻想。

什么叫幻想呢?假如一个人总是得到周围人的肯定,以至于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么好、那么优秀,而事实并非如此,这就是一种幻想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单纯地赞扬一个人,不足以让其产生真正的自尊和健康的自恋。健康的自恋和自尊,需要来自现实中的成功和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。所以,如果赞扬是非现实的,就可能造成内心的幻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