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北人民医院

苏北人民医院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科室介绍 >> 临床心理科>> 科室动态 >>正文

联系我们

地址:

邮编:

电话:

科室动态

心康乐系列——如何缓解分离焦虑?

发布时间:2023-09-13 16:53:36
字号:
+-14
浏览次数:

儿童焦虑的表现和临床类型?

焦虑的儿童、青少年会体验到担忧或恐惧的情绪,并且通常能说出他们焦虑的具体对象,但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忧虑或恐惧是过度或不合理的;他们也可能出现身体的不适,如胃痛、心慌或头痛等。但具体来看,儿童焦虑的症状表现是形式多样的,根据发育的时间线及焦虑障碍的典型起病年龄,可有如下类型:社交焦虑症(Social anxiety disorder)、特定恐惧症(special phobia、分离焦虑(Separation anxiety)、强迫症(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)、选择性缄默(selective Mutism)还有一些如惊恐障碍、广泛性焦虑症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······儿童也会有因为身体疾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引起的焦虑症状。

分离焦虑(Separation anxiety):儿童过度依恋家人或看护者,害怕与依恋对象离开,担心照顾者受到伤害、发生事故而与自己分离。分离后会伴有噩梦或痛苦的躯体症状。分离焦虑通常出现较早,最常见于7至9岁的儿童。但也有可能贯穿整个成人阶段。

分离性焦虑原因

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可能有关。

首先,儿童分离性焦虑具有遗传倾向,主要与儿童的气质类型、焦虑型人格和遗传等因素有关。研究发现,难养型气质类型儿童更易于发生分离性焦虑等行为障碍。有焦虑症的父母,其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父母不患焦虑症的子女。

环境因素在分离性焦虑的产生和发展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。分离性焦虑是环境转换时,儿童对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。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,上幼儿园是其人生第一次离开家庭,如果在家庭养育,尤其是儿童的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这种不安、紧张和恐惧会更为严重和持久。


  分离性焦虑的表现


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其熟悉的环境时,表现出过度的焦虑,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或自己被拐卖;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的分离;因害怕分离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;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。

当预料将与依恋者分离的时候,马上会表现出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,如哭叫、发脾气、淡漠或社会退缩,部分患者甚至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头疼、胃疼、浑身不适等。


如何应对分离性焦虑

面对分离性焦虑,应加强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的咨询指导,灌输正确的家庭养育新理念,改变不良家庭养育方式,促进儿童早期各种潜能,尤其是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,从而可以减少焦虑等情绪问题的产生,为儿童一生的身心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具体有以下三个建议:

(1)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。

如果要外出工作,一定要做好“两个保证”:出门前温和地向孩子保证什么时候回来;保证定期和孩子保特联系。

(2)提前培养孩子两个“能力”。

①自理生活能力,如吃饭、穿衣、洗手、大小便等,不要让孩子养成对母亲过分依赖,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时,孩子才能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;

②合群能力,家长要鼓励孩子把玩具拿出来与其他孩子一起玩,以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。

(3)在分离前与下一个照顾者做好“平稳过渡”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