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蛇咬伤急救措施
近期,三亚一名27岁女游客遭遇不明生物咬伤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。盛夏已至,蛇类活动进入高峰。一旦被咬,如何科学自救?对此,医生表示,蛇咬伤总体毒性相对可控,但关键在于科学认知和正确应对。
“扬州地区每年接诊的蛇咬伤患者数量并不多,但每年夏季,我们都会偶尔接诊到几例蛇咬伤。”创伤外科主任施学强介绍,本地主要出没的毒蛇种类为蝮蛇。为应对此类情况,医院常年储备有蝮蛇抗蛇毒血清。
医生提醒,被无毒蛇咬伤,伤口局部损伤和出血通常可自行停止。但若遭遇毒蛇,危险则截然不同。蛇毒成分复杂,一旦进入人体血液循环,可迅速攻击神经系统、血液系统、肌肉组织及消化系统,引发凶险的急性全身中毒反应。医学研究明确提示:被毒蛇咬伤后2小时内使用对应的抗蛇毒血清,救治效果最佳。此时任何拖延或迷信偏方,都可能付出致残甚至致命的惨痛代价。
若不慎被蛇咬伤,尤其是无法明确是否为毒蛇时,如何自救与互救至关重要。施学强主任强调了一套规范化的现场急救流程:
1.保持冷静,辨明蛇种。如有可能,尽量记住蛇的外形特征,这是后续针对性治疗的关键信息。扬州地区以蝮蛇为主,但若身处外地山区则需特别留意当地蛇种。
2.立即制动,限制毒素扩散。被咬伤后,务必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,避免奔跑,防止毒素随血液循环加速扩散。
3.近心端结扎,阻断毒素回流。“这是现场急救中最核心、最有效的措施。”施学强强调,若咬伤发生在四肢,应第一时间在伤口近心端(靠近心脏的一端)进行加压包扎。“相当于做一个加压式的绑扎,目的是减缓毒素通过静脉和淋巴管向心脏方向回流的速度。”绑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,避免过紧导致肢体缺血坏死,并需定时(约每15-20分钟)稍放松1-2分钟。
4.适度清洗与挤出毒液。在完成结扎后,如有条件可用清水(如矿泉水)缓慢冲洗伤口。施学强主任指出,如能清晰看到伤口,及时轻柔地挤出部分毒液是有益的。但他强烈反对用嘴吸吮毒液。“这非常危险!万一救助者口腔内有破损,毒液可能直接侵入其血液系统,造成二次中毒。”
5.迅速就医,规范治疗。完成上述关键步骤后,必须争分夺秒前往具备蛇伤救治能力的医院。施学强主任提醒:“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,早一分钟使用,效果和预后都大不相同。”
(宣传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