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地址:
邮编:
电话:
科室动态
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对肠道健康的影响
IBS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,以与排便相关的反复发作性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,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,但是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性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。在中国,IBS的患病率约为7%-12%,多见于女性群体。IBD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、可累及直肠、结肠、回肠甚至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。该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(ulcerative colitis,UC)和克罗恩病(Crohn’s disease,CD)。这两种疾病都会引起腹痛、腹胀、腹泻、便血和乏力等症状。中国近20年IBD病例数迅速增加,发病率已位居亚洲前列,达5/10万以上。压力事件可能是IBS和IBD的前兆。肠道症状也可能导致压力和焦虑。除了患有慢性病的心理负担外,微生物群-肠-脑轴也可能导致心理症状发作。胃肠道环境与中枢神经系统保持持续的双向通信,会向神经系统发送有关疼痛、运动、饱腹感、炎症和压力的信号。
针对压力和其他肠-脑轴过程的心理疗法,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和肠道定向催眠疗法,可以有效减轻IBS患者的肠道症状,适度影响IBD患者的肠道症状,并减轻两种疾病患者的心理后遗症。虽然可能对症状无法产生任何具体影响,但减压疗法也可能对腹腔疾病患者有用。在这些患者中,较轻的心理痛苦通常意味着更好地坚持无麸质饮食(gluten-free diet,即日常饮食不含面条、馒头等常见主食)。